宜春市2016-2017學年第一學期期末統(tǒng)考高三語文試題答案(3)
學習頻道 來源: 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2025-02-26 大 中 小
【賞析】
這首詞借詠西湖,抒發(fā)國破家亡的哀愁。開頭三句寫景,以景襯托國破家亡的凄涼。“能幾番游”二句最沉痛,抒發(fā)出朝不保夕的無限哀愁。下闋“當年燕子知何處”暗用劉禹錫“舊時王謝堂前燕,飛入尋常百姓家”句意,道出江山易主之恨!耙娬f新愁”以下,詞人傾訴個人的滿腔哀怨。再無心事追尋往日歡樂,聽到鵑啼,真教人肝腸碎裂,痛苦難當。全詞凄涼幽怨,悲郁之至,尤其兩個“怕”字,真切地勾畫出詞人睹物傷情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。
此詞是張炎在南宋滅亡后重游西湖時所作的一首詞,從形式上看是“舊瓶裝新酒”,借西湖觀感這一舊話題抒發(fā)亡國之痛烈心情。《藝衡館詞選》引麥孺博云“亡國之音哀以思”。陳廷焯在《白雨齋詩話》評是詞為“凄涼幽怨,郁之至,厚之至”。
上闋起句寫春深美景,平和舒緩。“接葉巢鶯,平波卷絮”,從寫景起筆,用平緩的筆調(diào)寫出了春深時景。張詞的頭一句就化用杜詩“接葉暗巢鶯”。在密密麻麻的葉叢里,鶯兒正在以歌表意“平波卷絮”寫輕絮飄蕩,被微波卷入水中“斷橋斜日歸船”“斷橋”,一名段家橋,地處里湖與外湖之間,其地多栽楊柳,是游覽的好去處。張炎在這里寫的,正是抵暮始出的“歸船”。游船如舊,而心情已不再。筆鋒一轉(zhuǎn),“能幾番游?看花又是明年!秉c出良辰美景仍在,卻是春暮時刻,未幾花將凋謝,只好靜待明年了。“春逝”的哀感彌漫于胸,只好挽留春天!皷|風且伴薔薇住”,意思是說:東風呀,你伴隨著薔薇住下來吧。而薔薇花開,預示著春天的即將結(jié)束!暗剿N薇、春已堪憐”,春光已無幾時,轉(zhuǎn)眼就要被風風雨雨所葬送!案嗳,萬綠西泠,一抹荒煙!北M管春天尚未歸,西泠橋畔,卻已是一片觸目驚心的荒蕪。筆意剛酣暢,卻又轉(zhuǎn)為傷悲。西泠橋是個“煙柳繁華地,溫柔富貴鄉(xiāng)”,但現(xiàn)在只剩下“一抹荒煙”,今昔對比之強烈,已觸著抒發(fā)亡國之痛的主題了。
下闋起筆令人一振。“當年燕子知何處?”此句代用劉禹錫詩:“舊時王謝堂前燕,飛入尋常百姓家。”此詞在劉詩基礎(chǔ)上進一步點明了自己的故國之思。“韋曲”唐時韋氏世居地,在長安城南,“斜川”位于江西星子縣,陶淵明曾作《游斜川》詩,這里指西湖邊文人雅士游覽集會之地。“苔深”、“草暗”形容荒蕪冷落之狀。當年的繁華風流之地,只見一片青苔野草。昔日燕子也已尋不到它的舊巢。而且不光如此:“見說新愁,如今也到鷗邊”。詞人暗用了辛棄疾的兩句詞:“拍手笑沙鷗,一身都是愁!币庵^連悠閑的鷗,也生了新愁。白鷗之所以全身發(fā)白,似乎都是因“愁”而生的,因此常借用沙鷗的白頭來暗寫自己的愁苦之深。“無心再續(xù)笙歌夢,掩重門、淺醉閑眠”,此二句既說現(xiàn)在的倦怠失意,又點出自己從前的身份:貴公子和隱士!澳_簾,怕見飛花,怕聽啼鵑!薄伴_簾”照應“掩門”,“飛花”照應“卷絮”,“啼鵑”應“巢鶯”,首尾呼應,營造了一種花飄風絮,杜鵑啼血的悲涼氛圍。張炎此詞用鳥聲結(jié)尾,這就使詞有凄切哀苦的杜鵑啼泣之聲,余音裊裊,收到了很好的藝術(shù)效果。
這是一首寫春暮時景的詠物詞。寫春天的景色等是實寫,寫內(nèi)心的亡國之痛則是虛寫。以景示情,以情帶景,堪稱“郁之至,厚之至”。讀耐人尋味,耐人咀嚼。張炎是一個婉約派的詞人,追念故國之思不是直接傾瀉而出,而采取不直言的手法。借“怕見飛花、怕聽啼鵑”委婉的方式來表達。此詞章法謹嚴,有自然流動之勢,只是詞文過于蘊藉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思想的軟弱性。
語文學習 http://foodtvandme.com/chinese/學習關(guān)鍵字:
學習頻道 | 高中生綜合素質(zhì)評價 | 北京陽光學習網(wǎng) | 上海陽光學習網(wǎng) | 天津陽光學習網(wǎng) | 學習地圖 | 重慶陽光學習網(wǎng) | 貴州陽光學習網(wǎng) | 廣西陽光學習網(wǎng) | 吉林陽光學習網(wǎng) | 大學排名 | 高考成績查詢 | 高考錄取查詢 | 高考志愿填報 | 教務管理系統(tǒng) | 高考專題 | 陽光學習網(wǎng)手機版 | 學習頻道手機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