廈門2015年5月高中畢業(yè)班質(zhì)量檢測語文試題及答案(3)
學習頻道 來源: 陽光學習網(wǎng) 2024-07-20 大 中 小
二、文學名著、文化經(jīng)典閱讀(12分)
(一)文學名著閱讀(6分)
7.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情節(jié)的表述,不正確的兩項是(6分)
A.黃忠在長沙與關羽交戰(zhàn)時,因馬失前蹄被掀倒在地而就擒。關羽親自給黃忠松綁,黃忠深受感動,向關羽投降。(《三國演義》)
B.黛玉見寶釵向薛姨媽撒嬌,不禁傷感落淚。薛姨媽安慰黛玉,同意認她作女兒,還說要向賈母提議把黛玉定給寶玉。(《紅樓夢》)
C.梅來到高家避難,與覺新在花園里相遇。兩人情不自禁相擁而泣,互訴相思之情,瑞玨看到這一幕,只是默默走開。(《家》)
D.吳蓀甫在做公債空頭時,受到趙伯韜的極力壓制。為了湊齊賣方保證金,他孤注一擲,抵押了自己的工廠和公館。(《子夜》)
E.歐也妮委托庭長趕往巴黎,為叔父償清全部債務,從而恢復了叔父的名譽,使夏爾能順利地與侯爵的女兒結(jié)婚。(《歐也妮·葛朗臺》)
(二)文化經(jīng)典閱讀(6分)
8.閱讀下面的《論語》和《孟子》選段,完成后面的題目。(6分)
①子曰:“君子食無求飽,居無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謂好學也已。”
(《論語·學而》)
②孟子曰:“養(yǎng)心莫善于寡欲。其為人也寡欲,雖有不存①焉者,寡矣。”
(《孟子·盡心下》)
[注]①不存:指放失本心,喪失善心。
(1)在兩個選段中,孔子和孟子的觀點有何相同之處?請概括。(2分)
答:
(2)為什么說“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”是“好學”的表現(xiàn)?請簡析。(4分)
答:
三、現(xiàn)代文閱讀(24分)
(一)論述類文本閱讀(9分)
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9~11題。
誰來加厚信息時代的文化土層?
新技術(shù)當真是最偉大的“改變者”。打開微信“朋友圈”,就能看到一個完整的文化微縮景觀,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價值偏好和審美趣味,他們是文化景觀的觀看者,也是文化風尚的制造者。
然而,新技術(shù)的生死時速,是否也會縱容“所見即所得”的膚淺,帶來“既得繁花,亦生野稗”的亂象?已經(jīng)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氣的日益稀薄,甚至認為中國正在進入文化上的“小時代”。商業(yè)和消費主義沖刷之下的大眾審美河床,最低水位正在下降,有些地方甚至裸露出干涸的河底。難怪有人疾呼,從電腦和手機中拯救我們的閱讀吧!
事實上,翻閱近幾個世紀的文化史,幾乎每一次技術(shù)手段的升級,都會引起人們的文化焦慮。尼采曾對報紙的出現(xiàn)怒不可遏,認為這意味著忙亂、廉價的“短暫之物”取代了“永恒之物”。海德格爾以哲人姿態(tài)發(fā)問:技術(shù)化的時代文明千篇一律,是否還有精神家園?美國學者羅斯扎克更是一針見血:相比在黃昏時分去附近的咖啡館,網(wǎng)絡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嗎?
這樣的感嘆固然有其價值,但放寬視野卻會發(fā)現(xiàn),從印刷術(shù)的普及,到聲光電的傳播,再到信息技術(shù)的興起,任何一次傳媒工具的重大變革,都會帶來文化話語權(quán)的轉(zhuǎn)移。正是報紙、影像、網(wǎng)絡等技術(shù)手段的普及,讓人類的文化空間拓展了而不是枯萎了,讓知識和文化更能服務大眾而不是被一小群精英所壟斷。
哲人的憂思,倒是從另一個角度給出了歷史的慣例:越是缺少文化話語權(quán)的草根,越能更早地擁抱新的文化場;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話語權(quán)的精英,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。有人做過統(tǒng)計,在當代中國,活躍在網(wǎng)上的知識分子只是知識界的表層,更龐大的群體基本不在網(wǎng)上發(fā)聲,比例甚至低于領導干部。在抱怨新技術(shù)讓信息碎片化、文化表淺化的同時,誰愿用理性的思維、專業(yè)的智識、人文的情懷,主動涵養(yǎng)席卷天下的網(wǎng)絡文化?文化之河能否源遠流長,乃是取決于“最低水位”,誰來為時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,加厚信息時代的文化土層?
對大眾審美和信息時代的到來,主流文化的建設者固然不必過分沉溺文化鄉(xiāng)愁、傷感于“吾道衰也”,也不能閉關自守、以和大眾文化劃清界限來標榜自我,但更應該防止文化上的劣幣驅(qū)逐良幣,為整個社會的文化水位劃定警戒線,并擔任守護者。“士志于道”曾經(jīng)是中國文化和中國文人的光輝傳統(tǒng),一代代士人無不“以天下風教是非為己任”,為時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,理應是當代文化人的歷史使命。
(摘編自《人民日報》2014年1月6日第5版)
9.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,不正確的一項是(3分)
A.大眾參與網(wǎng)絡文化活動時,有著文化欣賞者和創(chuàng)造者的雙重身份。
B.信息時代,文化傳播方式多樣,速度快容量大,但內(nèi)容蕪雜。
C.海德格爾關于技術(shù)化的時代文明的憂思,對文化的發(fā)展不無益處。
D.精英階層之所以更晚接受新事物,是因為對社會的變化不敏感。
10.技術(shù)手段的升級會給文化領域帶來怎樣的影響?請概括。(3分)
答:
11.本文呼吁“誰”來加厚信息時代的文化土層?為什么呼吁他們?請簡析。(3分)
答:
學習關鍵字:
學習頻道 | 高中生綜合素質(zhì)評價 | 北京陽光學習網(wǎng) | 上海陽光學習網(wǎng) | 天津陽光學習網(wǎng) | 學習地圖 | 重慶陽光學習網(wǎng) | 貴州陽光學習網(wǎng) | 廣西陽光學習網(wǎng) | 吉林陽光學習網(wǎng) | 大學排名 | 高考成績查詢 | 高考錄取查詢 | 高考志愿填報 | 教務管理系統(tǒng) | 高考專題 | 陽光學習網(wǎng)手機版 | 學習頻道手機版